时间:2025-06-04 08:36 来源:未知 阅读次数:531
一、海口何地可以放生锦鲤 1、 天地万物众生,皆本具佛性,与我无二无别。只因宿业深重,递相酬报,而沦为异类畜生;一旦障消债除,皆可投生善道,乃至证成佛果。故今朝放生等于成就一未来佛。 2、天地万物众生与我,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,皆曾互为父母亲眷。故今朝放生,等于拯救自己前世的亲人。 3、天地万物众生与我,在过去的轮回中,皆曾互为冤家仇敌。故今朝放生,可解冤释仇,消灾免难,免除冤杀恶报。 4、天地万物众生,皆有灵性,皆知趋吉避凶,皆贪生怕死,皆有悲欢喜怒。今朝放生,物类皆知感恩图报,缔结善缘。 5、因果报应,如影随形,分毫不爽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乃亘古不变之铁律。放生即是救命,自利利他,种善因必得善果。 6、《金光明经》上有个故事:佛陀曾是一位商主的儿子,名叫"降水"。有一天,他外出,在路上,突然看到食肉动物狗、狼和乌鸦赶向一个水池边。见此情况,他就跑到那边去看,只见在那个大水池里,有一万条鱼在仅剩的一点水中游来游去,此时,那一万条鱼游过来,冲着“降水”的方向可怜巴巴地望着。这位大菩萨为了这些鱼,以慈悲心四处找水,但没找到,便吹下许多树枝,为太阳曝晒下的鱼儿们遮上荫凉。最后,他来到一个叫"天自在光"的国王的处所,向国王借了二十头大象,并向牧者借了一百个皮水袋,在口袋中装满水,疾速来到水池边,从象身上卸下水,将水池充满,那些鱼儿们又游到降水面前,菩萨降水以为这些鱼肯定是向自己乞求食物,为了解除这些鱼的饥饿,他吩咐自己的名叫"水衣"的儿子,到家中将许多食物用大象驮来,满足了那些鱼。降水心中又想到宝髻如来在以前行菩萨道时曾发愿:十方所有任何众生,在临终时闻我名号,其从此死后,即往生三十三天与天众同缘,现在,谁闻其名号皆生善趣世界……因此,他想诵此佛号,于是他来到水池中水没其膝之地,特意念诵了宝髻如来名号,并讲了缘起甚深之法。以后,在某一天间,那一万条鱼死后,往生到三十三天,刚一转生,他们就探究起从旁生依靠什么业力而生往天界的原由,得知是商主儿子“降水”念诵宝髻如来圣号和宣讲缘起甚深法的力量,为了报答恩情,这一万天子来到降水家中,当时降水正在睡觉,于是,天子们供养了四万条珍珠双股项链,并降下没膝的花雨,奏起各种天乐,以作供养,与此同时,在以前的大水池边,亦降了纷纷花雨.随后,这些天子返回了天宫……南无阿弥陀佛 7、放生,在美国人看见,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。为什么要放生呢?我告诉你们,放生,就令众生得到自由,不在笼里边圈着了。 8、又者,放生也就是“放我”;因为我和众生是一体的,众生也就是我、我也就是众生。好像我自己若被人圈到笼子里,你说是不是很不舒服的?没有自由了,很不高兴,希望被人放开。自己被人圈到监狱里,也不愿意在那里头住,所以我不愿意到监狱里头去,我也不愿众生在笼子里头。因为我和众生彼此有一种“同体”的感觉,所以要放生。这又是一个讲法。 9、这个放生,有人对我讲,是verystupidthings!(很笨的!)这不是stupid,这也就是修行的一部分。修行,不是只一条路修行成功的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成无上道的道路;所以放生,这也是其中之一。 10、方才说的是比喻,现在我给你们说一个真实的法;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,这不是比喻,这是个真的。你自己这个身体,就是个笼子,你在你这个身体里头,始终都跑不出去。 二、青岛野生鸟去哪里放生 1、现在我跟你们讲一点真正的道理,你要是想得到那个“放生”,就要先“放这个生”;你“放这个生”,就会增加“你那个生”,也就是你那个“生”也就会长大了。 2、这是生生不已,化化无穷的道理,你不要把这个放生看得小了。你这儿做了一点,那地方就增加了很多;修道,就是自己要去修行的。你不明白这个道理,切记不要批评这种法门。现在我说这个法,你们里头的,大约或者有人明白、或者有人不明白! 3、七条鱼代表着吉祥和财运,不管是养鱼还是放生一般都是七条,鱼一般单数最好。 4、其实放一条或者是多条都是可以的,主要是看你在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,心诚则灵,不要因为放生而放生,要有一种普度众生的感情。 ![]() 5、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、鸟等诸禽兽,再放于池沼、山野之中;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(简称放生会)。供此放生用之水池,称作“放生池”。 6、佛教提倡放生,源于《梵网经》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——“不行放救戒”,“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,因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,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,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;若见世人杀畜生时,应方便救护,解其苦难。” 7、——节选自卢志丹《佛度有心人 8、报众生恩,包括两方面的内容:报他人恩,报除人以外的一切动物的恩。 9、就我们当下的生命来说,没有世界上所有人的恩惠,也就没有我们自己的生命,这仅就人与人之间互为生存的条件而言。佛教讲缘起,一切事物的产生、发展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,一因不能生果,世间万物都处在多种因果相续相连的关系之中,互相依存,息息相关。也就是说,每一事物、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,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。所谓法不孤起,依境方生,一点水若不使干枯,只有放在大海里才能永久存在。人不独活,因缘而生,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下,方能生存。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,是因为有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作和密切配合的结果。所以佛教讲自他不有恩应报。 10、如果我们把生命的当下推向遥远的过去,我们同一切众生的关系,就不仅仅是互为存在的条件关系,从无始以来,与我们有关的人真是无法统计。面对芸芸众生,既有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,也有我们过去生中的朋友、兄弟等等,所以我们对所有的人,都应看作是我们的亲人,是我们的恩人。 标签: |
上一篇:海南哪里可以放生鲤鱼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