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的时间选择,修行的选择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3-08-22 浏览:272次
一、放生鱼什么时间好几条好呢1、怎么个修行?怎么修法?怎么修怎么行?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、要修行。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,都在修行,有修念佛的,修禅的,修密的,各种修行方法,不知道怎么修好。很多居士都在问,我们都在修行,修行又出了很多问题。首先要确认我们为什么要修行?因为我们有烦恼,没有智慧,所以我们要修行。我们的见解不行,释迦佛出现在世间,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,因为我们没有佛的知见,所以我们要学佛,要修行。修行就是去除我们的烦恼,不好的行为要把它修理掉,怎么修理呢?要通过种种法门,通过种种方法,哪些方法我们比较可用呢?修行的方法很多很多,到底哪个法门好呢?
首先要问我们自己,我们能做什么,哪一个法门能更适应我,然后我们去修就对了,什么都好,适不适应我自己,先要问这一个。修禅很好啊,当下明心见性,那如何修呢?不知从哪里入手,就很茫然。念佛好,念佛可以往生,现在很多居士念佛念得苦苦恼恼,念得烦烦恼恼。你要问说念佛能往生,你能往生吗?他说不知道,看阿弥陀佛安排,常常都是这样,我交给阿弥陀佛了,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信心?修密,即身可以成佛,藏地的密法现在铺天盖地的往内地来,大家也非常的好乐,怎么修?大家都没有选择,只是藏地来一位喇嘛,大家认为他都是活佛。传个咒语告诉你念,念十万遍,二十万遍,期待着下一个咒语的持诵,买多少放生,点多少灯,这就叫做功德,功德做圆满了,咒语也念完了,这叫做一个次第修完了。接下来呢,大家还是在那里期待,问问自己,你烦恼断多少,修行佛法是在断烦恼,你烦恼断多少,烦恼没有断,说明你修行还修的不够,即使有人给你授记,有人给你肯定,但是你自己能不能肯定。我烦恼断多少,我们到底有多少烦恼,有见惑、有思惑、有尘沙惑、有无明惑。见惑断多少,贪嗔痴慢疑,身边邪戒见,这叫十使。在三界当中,我们有无量无边(烦恼),那问问我们断多少,贪嗔痴断多少,习气毛病改过来多少。习气毛病都没改掉,烦恼都没有断掉,那修行还是不行啊,那依然是凡夫。我们修什么法门,要问问自己,衡量一下我烦恼还有没有?贪还有没有?贪吃贪睡贪名贪利贪财等等的,都是属于贪。没有(断惑),我们就得老老实实来,所以我们有这些烦恼,所以我们要修行,这是一点。
第二呢,我们人生活得快乐不快乐?有烦恼就不快乐,因为不快乐,所以我们要修行。当今社会的压力,家庭的压力,人与人之间的竞争,我们的欲望会越来越大,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,我们就不得到自由,不能自主,这就是烦恼。人生有没有快乐?你不能说人生没有快乐,有快乐。快乐有没有?有没有?苦多乐少。我们一个人,尤其我们居士生存在这一个社会,这一个空间当中,压力太大。前两天不在高考吗?小孩子在考场考,父母考场外考,考什么?“烤”太阳啊。在那里烤,煎熬的等待,耐心的等待。很大的压力,大家都想上名校、上好学校,是不是都能满愿呢?我昨天还说现在的小孩子是比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子快乐、快活,生活条件好。我们那时候连饭吃饱都没有,现在的小孩子说,饭吃不饱什么概念他不知道,他问你,你为什么不吃饱啊,我说我们那时候没饭吃,他说怎么会没饭吃,饭这么多怎么会没饭吃呢,他不理解。现在的小孩子压力大,比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子压力大的很。文革期间,我们生活在文革期间,没有太大的压力,你越是穷越是好,贫下中农嘛,一无所有,无产阶级。什么都没有,那是好,那是好孩子,没那么大的压力,上几堂课就完了。现在的小孩子书包都背不动,睡觉都睡不够,早晨早早就得起,晚上回来还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,父母还陪着做作业。然后呢,为了生存,为了生活更好,拼命地努力啊。读我看读到二十几岁啊,从学前上幼稚园开始,就在竞争学校,然后呢,一直读到大学毕业,大学毕业现在出来干嘛呢,到处去打工,也非常非常的辛苦,学业、家庭、社会,你说要从这当中找到快乐,我看真的很难很难。那学佛的人稍微好一点,他知道世间的现象只是暂时的,人生是短暂的,怎么办呢?我们能做到少欲知足,随缘即能自在,少欲即能满足,闻到佛法,依佛法修行,我们能够得到少许的快乐。如果没有闻到佛法的人,他一天到晚除了生活以外,还要去消磨一些时间,空虚郁闷。能够闻到佛法,依佛法去修行,读读经,念念佛,打打经,会充实一些,从中能够得到少许少许的快乐。
接下来谈谈,我说三句话谈修行。我们时间现在十几分钟,告诉大家三种方法,第一个方法叫“观想”。依《观无量寿经》说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。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。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……”学佛的人一定心里要有佛,想着佛,想佛的时候,你会开心一点。佛的相好庄严,你这么一想,我们内心自然会变成庄严清净,我们为什么要烧香啊为什么要点灯?去买花供佛呢?这是表示庄严,供佛的时候,我们内心妄念放下,烧一支香的时候我们妄念放下,这个时候内心清净,观想佛的时候,我们内心起的清净的心,系念起来。所以经里面说呢,诸佛在哪里?不离我们当下的心念,想佛的时候,心里就是佛。因为我们心中有佛,所以说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。如果这个心不是佛,这个心就不能作佛,比如说是金,它可以做种种首饰,如果不是金,就不能做种种首饰。同样的道理,所以佛的大智慧,都是从我们心想而生,就我们时时在想佛,但是我们妄念很多,想着想着,它就想别的去了怎么办啊?收回来再想。我们能够想佛,佛经里面说,叫做始觉,开始觉悟;能够与我们本具的佛性相应,叫本觉,始觉与本觉相应那我们就有大智慧,就与佛那种智慧是相等相同,所以我们时常要观想佛。
第二“忆念”,时常忆念,忆就是持心不忘的意思。持这个心不要忘记,不要忘记什么呢?不要忘记这个佛,不要忘记这个佛号。即使你修禅也是一样,修禅叫参话头,那个话头,什么叫话头呢?你起心动念之前那个心是什么?我们讲话也好,起个念头以后,那叫话尾,在你讲事情,讲话之前能够看到那个心叫话头,时时看着它。起妄想起妄念都没有关系,经里说: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觉悟迟了就来不及了,念头起不要管它,你能够看见它,知道起念头就好。这叫忆念,忆念佛的相好,或忆念佛的名号,你心不忘,这样能够通显唯心是佛,如《圆通章》里面说:“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”儿子想母亲,母亲又想儿子,这样的两人相见的时间很短很快,就能见到,母亲时时在那想儿子,儿子不想母亲,就很难见到。就比如说,诸佛就像母亲一样,慈母一样,时时都在念着儿子,念着儿女,儿女不想,作为子女不想父母就很难见面。他也忆念父母,所以他就想尽办法去见父母。所以《圆通章》叫“如子忆母,如母忆子”,这样呢,叫不相违远。忆念就是这个心啊,让它时时提起来,想着这件事情。念佛的时候,你要忆念在这佛号上,忆念在这个心上,每一句佛,从我们内心生起,你都了了清楚,不是拿个念珠在那里数佛,那是不够,时时忆念这件事情,回心返照自己,这是叫忆念。
第修行,修众行。修观想忆行的助行。有些居士说,我又要拜观音菩萨,又要念地藏经,又诵普门品,又念大悲咒,又念弥陀经,念的很杂很多怎么办啊?我哪一样都想念,哪一样都放不下,然后我又想往生极乐世界,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我如何才能去?那往生极乐世界说简单很简单,易如反掌,弹指间即能够往生。首先你要具足信心,这是要紧。我们在家学佛修行,还要做很多事情啊。这就要根据经里面讲的,修诸功德。普贤十大愿王,把华严所有的精神思想,导归极乐,他修一切,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,他的愿有多大呢?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愿乃尽,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,我此愿王,无有穷尽。从礼拜乃至回向,无有穷尽。这是普贤的大愿,那么这大愿,每一个愿他都一一导归极乐,等到临命终时,一切诸根悉皆败坏,一切威势悉皆退失,所有的一切财产都不能相随,唯此愿王不相舍离。我们时常要念,我们说念佛,告诉说修诸功德,只要你回向心,回向往生,都能一一往生。唯此愿王,不相舍离。以一切时引导其前,一刹那间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,到了极乐世界呢,蒙佛授记,而且能够行化一方。那《法华经》里面:“闻是经典,如说修行,于此命终,即往生极乐世界。”《法华经》也这样讲。《观无量寿经》说:欲生彼国者。当修三福。一者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。二者受持三归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。三者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。这一些都是修行往生的资粮,我们都离不开孝敬父母,敬事师长,我们在家里能够素食就是慈心不杀,同时我也在修十善业,从三皈依开始,乃至出家受具足戒,都依戒而行。然后呢,我们要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的道理,然后读诵经典,还要劝别人修行,这样的事情都是叫做修诸功德。不是说我们念佛什么都不做,什么都不干,在家的老居士老菩萨,儿子媳妇叫你带一下孙子,你都不肯。你说我要修行念佛,照(样)带,我们照样发愿念佛发愿往生,修一切善法,以此功德回向,都能往生。
今天,也就是来这里,跟大家结个法缘。三句话,我们为什么要修行,首先前提是为什么要修行,因为我们有烦恼,我们没有智慧,所以要学习佛法,我们要修行断除烦恼。这是我们要做的。然后呢,怎么修行?法门很多,我们要从观想开始,时常想着佛,想着菩萨,想佛的相好,想佛的功德,想佛菩萨的慈悲,时常贯穿你这种思想,你自己的内心当中。然后再来呢,忆念。那你总要选择一个法门以此作为专修,叫做忆念。念佛你好好老老实实的念,那么念佛的同时,又不妨碍我们修一切行,修纵行,修一切功德,同在家人,乃至出家也好,都离不开孝敬父母、敬事师长,三皈啊,诸戒行,发菩提心啊,读诵经典等等以此的功德,都一一回向往生极乐,那么功德一定能够圆满。2、2010年的8月29日,我去学校报到。这天,学校将宣布人事安排。学校分高中部和初中部。最近这几年,常有高中部的老师被安排到初中部教书。通常,这些人会忽然改性情,原来神采奕奕的脸会变得愁云惨淡。3、校长主任们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。我淡淡地听着。当主管教学的陈校发言时,我侧起了耳朵,眼睛则盯着他那张慢条斯理的脸。他不紧不慢地念着,我的心七上八下地摇着。高中部的工作全部安排了,我竟没听到自己的名字!直觉告诉我:我被赶到了初中部!我突然感觉胸口闷闷的,眼睛涩涩的。当听到我确实安排到初一两个班教语文时,泪水终于夺眶而出!走在回家的路上,中午的阳光热情似火。我却感觉透心凉!理智告诉我:学佛的人应该高高兴兴地在逆境中修。可习气却紧拽住我:教初中丢人现眼,才华横溢的我应该去教高中!它们在唇枪舌战,可理智的声音微弱不堪,习气的力量强大无比。我耷拉着脑袋恹恹地进了家门。4、后来去上班,发现有些同事的脸变了。以前是热乎乎的,现在是冷冰冰的。我那颗曾骄傲的心慢慢往下沉。5、有一天,我看见一个同事,曾跟我非常要好。我走过去与她打招呼,她竟没看见。我真以为她没看见我,又走过去,她竟神情冷漠地走了。她以前可不这样,远远地看到我就要打招呼,亲亲热热的话说得我浑身舒坦。6、我感觉自己真真切切地把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暖体验了一回,而不是字面上。我开始变得不自信。7、同事变了,学生也变了。原来在高中部上课,学生不会太离谱。可在初一上课,教室里是喧嚣不已,尖叫的,敲桌子的,扔东西的,打架的。。。。。。此起彼伏。我一会儿讲课,一会儿维持纪律。上完课我回到家,那课堂里的恐怖吵闹的一幕幕又回放,我寝食难安。8、我的头发原本是乌黑的。有一天我照镜子,赫然发现了几根白发。我让儿子替我拔,竟足足有十几根!9、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。佛的声音也会来召唤我,但很快便会被痛苦淹没。10、有一天,先生转告给我上师的话,他让我做一道选择题:是选择教高中还是选择去西方极乐世界?如果想去高中,他完全帮得上忙。二、菜市场买的鱼籽能放生吗视频1、我虽然极眷恋教高中的时光,但我还是清楚我的人生目标不是教高中,而是去西方极乐世界!2、时间是疗伤的良药,慢慢的,我适应了,接受了;挫折令人变得睿智,我逐渐找回了自信和快乐,我更坚定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念。3、顺境和逆境哪个有利于修行?4、答:在逆境当中,我们容易发现问题,也容易转念。比如有人打我骂我,稍微有点修行的人,他能够发现,这个是自己的问题,自己造的业,我不应该嗔恨,不应该跟他计较,应该给他发慈悲心。这样就可以转为道用了。5、如果逆境当中受影响,也很容易发现。比如有人骂我打我,我没有把握住心态,去嗔恨了,去报复了,我们就容易发现这样的过患,我作为修行人,不应该这样。但是在顺境当中很不容易发现这样的失败。6、在顺境当中,比如今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,很高兴、很得意地去接受、享用甚至去保护,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在失败。因为这也是无常的,虚假的,不可靠的,暂时的,有得就有失,有来就有去,有生就有灭,但是这个时候很难想得到这些道理,很不容易发现这个问题。如果我们在执着的状态中去享受这样的福报,这样我们还是在受影响,受束缚,有一天觉得不够圆满,或者要失去的时候,它就会伤害你。如果当时你没有执着,你失去的时候,也不会受影响,不会有痛苦。7、逆境是直接伤害我们的,所以我们容易发现,容易调整心态;顺境是间接伤害我们的,所以我们很难发现,很难转为道用。你执着什么,什么就会伤害你,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样。8、一般人遇到无常,很可能的消极:「既然无常就不要管了!既然是无,还能做什么呢!」9、这是错误的无常观。正确的无常是指,因为无常,时间非常有限,所以必须珍惜,必须赶快趁现在自己还有用的时候,赶快充实自己、奉献自己。例如你不有三天的时间可用,三天就要当成十天来用。10、例如我去日本留学,因为时间有限,又没有钱,所以逼著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。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Copyright 2019-2030 菩提佛网 菩提佛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